close

台灣民主化已經二十年了。但是,從這二十年的經驗我們看到貧富差距逐漸擴大、社會不同群體的對立加深;同時,政府施政越來越受到財團的支配、而政黨卻越來越不理會人民的需求與不滿。台灣奇蹟逐漸褪色,福爾摩莎不再是美麗之島。

 

我們無意否定政治制度民主化的意義,但是,一套民主政治制度並無法保證社會的公平與進步。過去十年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對立,事實上並沒有帶來任何進步,藍綠兩個主要政治陣營顯然已經喪失繼續深化民主價值的能力,再加上主流媒體本身就是政治與商業利益的一環,台灣的政治正成為少數政治與經濟有力者的利益交換的場域,人民利益並沒有成為政治優先照顧的對象。我們看到:

越來越多人覺得台灣不屬於中國,同時台灣也有越來越多與中國相關的經濟活動,但藍綠兩黨的兩岸政卻始終只為了服務特定階級以及自身選舉利益;

社會的貧富差距逐漸擴大,但是兩個政黨卻可以明著替富人減稅、針對特定企業給予優惠減免;

民眾對於環境生態保護的需求日益升高,但是藉由土地開發、工業成長為由,藍綠陣營一致支持許多極具爭議的開發案;

工作場所戒嚴依舊,管理階層濫權處處可見,平均工資十年停滯不前,工會自主空間遭受箝制,勞工成為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工具,主流政黨拒絕合理化勞資關係,也無能提出積極的穩定就業政策。

 

民主政治帶來政黨輪替,但是朝野競爭並沒有激發讓台灣社會前進的政治路線,反而是像一齣精心設計好的雙簧一樣:選贏的搞開發強拆遷,選輸的就挺環保講人權;上台的賣命討好資方,下台的就宣稱保護勞工;在朝的要強化競爭搞民營化BOT,在野的就批官商勾結圖利財團....。政黨輪替前後的說法與立場,可以立刻互換,但是無論怎樣,政治下的受益者與倒楣鬼卻始終一樣。這樣的戲碼演了十年,我們的確是看夠了

 

在全球新自由主義浪潮下,大資本集團的利益取代了基層人民的需求,政黨成為大資本集團的開路先鋒,彷彿企業賺錢了真的會像古代士紳來回饋鄉里、造橋鋪路一般。結果卻是,從中央的政商合謀到地方的派系瓜分,取代了過去的威權政體,成為社會不公義的新來源。事實上,兩黨骨子裡都把企業牟利當成治國指標,好來維繫各自的政治利益與實力。政治上的「一人一票」並不是真的票票等值,「一元一票」似乎更為貼近現實。於是乎,遺產稅可以減免,產業優惠則不能少;人民辛苦繳納的稅金被拿去補貼、救濟財團,美其名為「提昇國家競爭力」,至於基層人民所在乎的退休制度、失業保險、全民健保、國民年金、弱勢照護,對不起,請一律「使用者付費」。

 

全世界正深陷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的事實告訴我們,這套以「華盛頓共識」為基本核心價值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已經行不通。過去二十年來台灣政府不分朝野所共同擁戴的去管制化、民營化、自由化政策,不僅便宜了許多大資本集團,惡化了台灣社會的公平分配,更讓台灣成為此波經濟危機中衰退最嚴重的工業化國家。不需我們多提醒,諸多有關失業者的新聞就告訴我們:在經濟衰退中,受害最深的不是企業主,而是平日辛勤工作的勞動者、受薪階級!

 

政治制度表面上公平了,而社會不公平卻持續擴大,這是台灣社會面臨的主要危機。長久下去,人民因為無力感而對政治冷漠,更將政治事業讓渡給少數精英,在「提昇全球競爭力」的虛假口號下,政治與經濟權力終將為少數人所壟斷。當社會的運作越來越不民主,政治上的表面民主只是更顯得荒謬。

 

政治,是為了讓社會更為美好而存在的。然而,這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會出於政治人物的慈悲善意,這有賴於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追求。我們必須讓公平正義成為政治的基本價值,工作權、環境權、性別與族群平等成為政府毫無退讓的優先原則。這個社會改造工程的前提是,社會各種弱勢群體必須要能夠集體發聲,挑戰當前的政治丑劇,搶回政治主導權,換言之,我們要搜尋社會民主化的動力。

 

值得讓人興奮的是,過去二十年來,台灣社會出現了許多活躍的改革力量。為了抗衡兩個主要政治陣營的無能與荒謬,我們看到了許多朋友在經濟、環境、文化、勞工、人權、性別、農村議題等面向的努力與合作,不僅深耕草根在地議題,也建立許多國際進步連結。雖然力量仍然不夠,這些正是防止台灣繼續向下沉淪的重要機制。台灣社會民主工作室的成立,是希望在這個社會改造浪潮中盡棉薄之力。以下是我們未來的幾個重點工作方向:

 

一、進步的工人運動:受薪階級必須要團結才能夠集體發聲,我們將推動更多勞動者的自我組織行動。這些新的工會運動,必須同時在現有工會體系之內以及之外雙線進行。唯有如此,工會運動才能跨越廠區藩籬,關注更廣泛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議題,成為引領社會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二、草根的直接政治行動:我們將參與或者組織各種直接挑戰政治與經濟寡頭利益的行動,特別是在地方草根層次的行動。越遠離中央層次,各種壓迫與不公通常更為肆無忌憚;而缺乏媒體關注以及行動經驗,受害人民也經常無法發聲反抗。歷史經驗指出,多元活潑的直接行動向來是社會民主的基本指標。 

三、有系統的教育與辯論:我們將會舉辦各式各樣的座談、討論與營隊,作為重要的社會民主培力機制。台灣的社會改造不需要更多敝帚自珍與門戶之見,我們希望創造一個懷抱開放心胸的教育與交流平台,一方面讓大家可以共同成長,一方面也要透過辯論來學習與釐清未來的運動方向。

、跨界的社會運動聯盟:我們希望推動勞工運動與其他社會運動建立起一個更積極的聯盟關係,共同挑戰台灣當前的政治經濟結構。同時,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全球社會運動早已建立起繁密的網絡,無論是在地反抗的經驗交流或者國際抗爭的共同行動,我們將不會缺席。 

 

民進黨下台前後的無能,說明了台灣從1970年代發源的這波民主化運動似乎已經力道已盡,而重新上台的國民黨除了官僚顢頇依舊之外,更在圖利特別產業財團的立場上大幅向北京政權傾斜。如何保衛過去台灣人民所累積的寶貴資產,進一步深化民主,讓政治盡早回到人民手上,是當前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挑戰。我們相信,搜尋社會民主的動力,將是台灣政治改頭換面的重要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cfs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